为进一步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培育农户用卡习惯,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按照人民银行关于推广助农取款服务工作的部署,省联社自2011年10月份起,积极在全辖范围推广助农取款服务,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全省农信社助农取款服务开展情况
在全省广泛推广助农取款服务是省联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中央各项扶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改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提高广大农户用卡积极性的一项民生工程,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截至2012年6月,全省农村信用社共拓展助农取款服务点340户,向银联商务公司推荐拓展服务点1000多户,累计发生取款交易5487笔,交易金额115.7万元。目前,湘潭岳塘区等9家县级行社成功开展了助农取款服务。
二、推广助农取款服务中存在的主要难点
1、工作紧迫性与缺乏推广条件存在矛盾。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广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的通知》要求,2013年底前要实现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在农村乡镇基本覆盖的目标。对全省而言,工作非常紧迫。但与此同时,人行规定开办助农取款服务收单业务必须先开展银行卡收单业务,具有良好的收单业务基础。目前,我省农村信用社仅有41家县级行社开展了银行卡收单业务,高达66%的县级行社尚不具备收单业务经验,还不具备开展助农取款服务的条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项服务的进一步推广。
2、客户传统习惯与现代支付方式存在矛盾。湖南是劳务输出大省,年轻客户群体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农村的大都是老人和小孩。这一部分客户群体对非现金支付结算认识不足,持卡办理业务意识还不强,他们普遍认为存折看得见,摸得着,放得心。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绝大多数人乐于使用现金结算。而助农取款服务点只能向借记卡持卡人提供服务,对有金融服务需求的持折人不能满足需求,传统的金融消费习惯客观上造成了推广的难度。要做好这一部分客户群体的推广工作,客观上还需要一定的培育期和适当的发展环境。
3、投入成本较高与推广任务较重存在矛盾。目前助农取款服务推广主要由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三家涉农金融机构进行乡镇或村落任务分摊,农信社所占比重往往较大。以怀化新晃县296个村落为例,当地农村信用社分片负责144个,占总任务的48.65%。而新晃县联社仅在交易机具、验钞机、受理标识牌制作等设施投入就高达40万元,运营维护、培训巡检、风险防范等工作量和成本目前尚难以测算。
4、潜在安全风险与服务点地域选择存在矛盾。助农取款服务点大多地处边远,当地人口分散,交通不便。以衡阳县为例,最远的助农取款服务点位于金溪乡兰田村,距离县城远达90里。商户需要保持大量的现金以备支付,在现金保管和头寸押运方面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作案的对象。目前,尚没有针对这一方面的权利义务规定或风险责任划分,仅靠收单行社与服务点通过协议合同进行相关约定。一旦商户发生资金被抢、被偷等情况,从稳定社会和保护弱势群体的角度出发,收单行社往往会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责任。
5、积极性较高与行业不正当竞争存在矛盾。目前,我省开展助农取款服务的县级行社由年初的3家增加到9家,另外还有2家县级行社正在开展助农取款服务试点工作,除此之外,许多县级行社正在积极筹备开展此项服务。可由于助农取款服务的开展环境还不是很成熟,有的金融机构开展助农取款服务时存在着私下给商户进行补贴的行为,致使县级行社在开展业务时面临竞争压力大、阻力大,严重影响了基层网点推广助农取款服务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势必造成无序竞争。
6、依托电话支持与通讯网络缺乏存在矛盾。为防范商户随意移机行为,根据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助农取款服务受理终端必须绑定电话号码。可我省许多偏僻乡镇还尚未接通有线电话,如怀化新晃县处于云贵高原苗岭余脉延伸末端,海拔大多在500-1100米之间,农户居住分散。我省农村信用社在该县分片负责的村落共有144个,其中有线网络尚未覆盖的村落就多达77个,占到分片任务的53.47%,因此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助农取款服务的广泛开展和推广。
三、继续做好助农取款服务工作推广的几点对策
1、提高认识,加快推进力度。推广助农取款服务是农信社拓展农村金融市场、完善农村金融环境的有机契机。各县级行社应充分认识到未来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压力,不要局限于现有农村传统优势和短期成本压力,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银行卡收单业务和助农取款服务。对于已开办银行卡收单业务的县级联社,要大胆选择相对成熟的乡镇进行助农取款服务试点工作,在专题调研、实地考察和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对取得成效的助农取款服务模式进行典型推介,以点带面,稳妥推广;尚未开办银行卡收单业务的县级行社,要借鉴和学习已经开展助农取款服务的收单行社的特色做法和成功经验,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开展银行卡收单业务,为开展助农取款服务打下基础。
2、强化准入,狠抓业务管理。要严格选择服务点商户,县级行社要重点明确服务点商户在信用等级、业务素质、资金实力等方面的具体要求;要严格选择服务点范围,优先选择在既没有银行机构网点,也未布放ATM的乡镇、行政村等地区布放助农取款服务点;要严格日常管理,建立了助农取款服务方案,开展了对商户的日常培训,强化了业务的规范操作。
3、加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县级行社要因地制宜制定宣传方案,扎实开展宣传工作。要采取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方式,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和公众场所,加强舆论引导,宣传该项特色服务的功能和操作要求,使银行卡助农服务的相关政策和具体做法家喻户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各收单行社要改变目前以存折为主发放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涉农补助补贴资金的现状,逐步实现各种补贴发放、小额支出和缴费业务一卡通。
4、争取支持,共同培育市场。各县级行社在积极开展助农取款服务的同时,应加大与当地政府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协调和沟通力度,争取在财政、税收、通讯费用、机具投入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和补贴,进一步减轻运营成本压力,将服务点建设与农村放心店等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服务点的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巩固和完善“政府主导,央行推动,银行参与,多方互动”的工作格局。
5、积极探索,防范潜在风险。针对助农取款服务点在现金保管、头寸押运等方面潜在风险,各县级行社一方面要完善内控制度,加强业务管理,落实制度要求,确保业务合规经营和规范发展。并通过不定期对服务点开展助农取款服务情况现场和非现场检查,督促服务点遵守相关制度规定,对巡检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督促整改,对严重违规服务点可视情况采取暂停业务办理、取消服务点资格等处罚措施。另一方面,要引进保险机构创新专门的保险品种和服务,一旦出现不法分子盗抢作案风险,可以为商户提供一定的保障,从而消除基层行社因安全防范问题可能带来潜在社会风险的顾虑。
6、加强监管,倡导有序竞争。各县级行社要建立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及时向监管部门进行汇报,促进助农取款服务良性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农信社长期以来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的传统优势,挖掘现有农村资源,选择一些经济实力强、信誉良好的便利商店、村委会作为重点发展对象,逐步将助农取款服务做大做强。
7、强化协作,搭建营运平台。各县级行社要着力改善助农取款的硬件条件,积极利用现有与电信部门的合作平台,进一步加强沟通和协调,促使电信部门为助农取款服务商户提供更优质、更快捷、更完善的通信服务,确保助农取款终端通信畅通,共同推动助农取款服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