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提升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点击数: 时间:2012-09-12 作者:沈忠道 来源:《湖南农信》

  对企业而言,高效的执行力,就是高层正确决策,中层正确贯彻执行,基层员工将事情落实做好。高层正确决策就是界定好目标、规范好流程、营造好氛围;中层正确贯彻执行就是正确理解和执行好规章制度、优化好内外工作环境;基层员工将事情做好就是准确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基础上创造性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显然,从农信社多年经营实践来看,目标界定、任务分解、外在因素、规范流程、完善制度、优化环境以及人的因素等对执行力是否高效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企业执行要素为基准,着重探讨农信社提升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一、影响企业执行力的基本要素

   目标界定:这是高层确定执行什么的问题。企业高层在制定企业战略目标时,要根据企业发展实际而定,不能拍脑袋想当然。如果战略目标是可望而不可及,那么CEO就无法将战略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就算是强制压下去,员工也会破船破撑,破罐破摔。如果目标定得太低,没有挑战性,也激发不出团队和个体的工作热情。这就好比摘桃子,如果桃子太高就少有人去摘;如果桃子太低,摘下来缺乏成就感;只有让人跳起来够得着时,大家才有摘桃子的激情和摘下桃子的成就感。

  任务分解:这是中层如何执行目标的问题。中层是管理链条最重要的一环,是连接高层与员工的主要桥梁,同时也是最难处理关系的一层。如果目标定得太高,员工考核分不高,绩效工资难以实现,员工心中就会有怨气,中层心里也不好受;如果任务定得太低,部门员工就会得过且过,失去昂扬的士气,凝聚不了强大的团队力量。因而在分解任务时,一定要根据基层实际情况,在充分征求意见前提下进行分解。让任务分解能够得到员工的认同,在认识上树立起完成任务的信心。

  外在因素:这是什么环境下执行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当条件不成熟时,事物就不可能朝着预定的方向转变,有时甚至会走向反面。所以作为管理的高层,在分解任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每一个基层网点的方方面面因素,积极为基层网点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积极消除员工中存在的各种畏难情绪和消极因素,积极扫除目标道路上存在的障碍。

  工作流程:这是怎样执行的问题。如果流程太复杂,就会延长每笔业务办理时间,影响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效能;如果工作流程过于简单,业务在办理过程中就会显得随意性大,员工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将难以置于有效的监控下,甚至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而,要寻求建立效率与风险平衡的工作流程。

  组织环境:这是执行的保障问题。组织环境包括组织构架和制度体系两个方面。组织构架,现代企业通常的做法是实行事业部制,一项事业一个专门机构完成,这样有利于员工的职业化和团队化。高效的制度体系特点是:一是全覆盖性,制度覆盖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员工;二是可操作性,就是每一项制度的出台,都是能够切实执行到位的,绝不是应付上级检查应景的、不着边际的东西;三是公平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制度制定的公平性,就是在制定制度时,对各个岗位的约束应是一样,不应只有约束职工的条款,没有约束管理者的条款;或者对约束职工的条款从严,对管理者约束的条款从宽,这样都不利于制度的执行和企业凝聚力的形成;另一方面是制度执行的公平性,有人说领导是制度的制定者,同时也是制度的最大破坏者,如果领导不小心违犯了制度,得不到应有惩诫,那么制度就形同虚设,领导就难以服众。

  人的因素:这是谁去执行的问题。CEO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成一项项具体任务之后,绝对不是谁想去执行就执行得了,也不是让谁去执行就执行得好。首先,员工要对自身的工作有认同感和使命感,如果任务的执行人认为该任务肯定完成不了或者认为与自己无关,那么任务的完成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其次是员工的工作强度、贡献度要与劳动报酬成正相关,在确定工资职级的档次时,绝对不能搞平均主义和按“帽”分配,真正实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第三是员工的自身素质和能力要与所执行的任务相匹配。如果分配的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操作能力大大高于员工自身的能力或不符合员工的专长,不但任务会大打折扣,还会影响全盘工作的进度;如果所分配的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操作能力大大低于员工自身的能力,工作就没有挑战性,久而久之,员工就会缺乏工作激情和进取精神。

 二、基于执行要素提升农信社执行力的有效途径

   从影响企业执行的要素来看,农信社提升有效执行力主要有 五条途径:

  途径一:围绕目标定愿景,强化主动执行

  企业愿景是企业全体员工对企业未来的共同憧憬。联社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实际和自身发展现状,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建立员工的共同愿景,明确共同的奋斗目标。战略目标的制定要充分征求全体员工的意见,取得全体员工的认同。可以先由各网点制定出网点的中长期经营目标,然后,联社在充分考虑各网点实际发展情况下作具体指标调整,并在充分论证基础上确立好联社的企业愿景,如此让团队和团队的各个成员明白:农信社要如何发展?中长期的战略目标是什么?实现确定的战略目标,本营业网点该做到什么程度?每个员工要怎么做?最后结合省联社当年下达的目标任务,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前提下将当年的经营指标下达到各营业网点,让员工以主人翁姿态积极主动去完成工作目标任务,而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目标任务。这样员工对执行的目标就容易产生认同感,并释放出强烈的工作激情,自觉期待工作任务的高效完成,企业将生机盎然,团队将无坚不摧,员工将更加朝气蓬勃。

  途径二:围绕流程抓规范,强化公平执行

  省联社成立后,在规范工作流程方面做了大量文章,流程建设逐步清晰完整,但流程操作如何规范,如何照本执行,公平执行,不走样,不走调,还有不少差距。最有效的办法是实行步步紧逼制,后一步逼前一步,前面流程没有走完或不完善后面的流程就中止。后一步流程工作人员负有前一流程的检查监督之责,对前一个流程负连带责任。这样环环相扣,才能有效保证工作质量。如果执行制度只执行当事人而不上溯,往往只治表不治本,就会造成执行的不公,选择执行、应付执行、虚假执行就会衍生,制度的严肃性也将大打折扣,提升执行力就缺乏有效的保障。

  途径三:围绕责任建构架,强化团队执行

  科学严密的组织构架是现代企业实现愿景的重要前题。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原则,企业高层决策通过部门负责人的执行,及时化为员工的行动。因此在组织构架上,要强化责任条线,一是要实现扁平化管理,尽量减少管理层级,让企业高层决策能及时准确地执行到位,如对城区网点和重点区域网点实行联社直管;二是建立事业部管理制度,打造专业化团队,做到一项事业一套班子一套人马,减少工作的相互推诿、互相扯皮现象,如就资金管理业务单设资金营运部,专门负责资金业务和理财业务,这样既有利于资金营运业务人员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拓展富余资金使用渠道,提升富余资金使用效益。

  途径四:围绕制度抓完善,强化全员执行

  省联社成立以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较为完善、较为系统的制度和办法,但在覆盖性、操作性、公平性等方面与高期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如有权的无责,有责的无权,还有的既无权也无责,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有权无责的乱作为,有责无权的不愿作为,无权无责的看别人作为。体现在日常的经营上,管理层因为不当决策失误受到惩戒的较少,除非有严重案情发生;责任追究处罚最严的往往是一线员工,而且事做得越多越容易受到惩罚;特别是一些人以不会做为理由,因此什么事也不做,什么事也不要做,错误也没有,贡献也没有,但是工资和奖金照样可拿,甚至比做事的还多拿。这种厚此薄彼,不对称的责任现象,客观上容易滋生不求进取思潮、得过且过意识,严重削弱了执行力。因而,完善内控制度,强化制度的覆盖性和操作性,让每一个员工处于同等平台进行考量,公平对待,是合规文化建设的核心要素。联社要在完善操作流程和岗位职责、在不养闲人的基础上,对每个层面、每个岗位的职责制定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和规定。让制度的惩诫涉及到每一个层面的员工和岗位以及每一步操作流程,彻底消除有权无责、有责无权和无责无权的现象存在,达到事事有人做,人人将事做好的要求。

  途径五:围绕职责强激励,强化有效执行

  什么岗位要履行什么职责?履行岗位职责要达到什么要求?达到岗位职责规定的要求,需要岗位责任人具备什么样的资格和能力?都是直接决定高层的决策能否执行到位的基本保障。假如岗位职责要求与履行岗位职责能力不匹配,缺乏执行的基础,如员工技能缺失、案防人手不够等,企业高层的战略意图再正确,计划再周密,最后也只不过高层的一个良好愿望,错失企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因此,联社要根据业务经营特点,对各岗位进行认真梳理和归类,编制好岗位责任书,包括对岗位任职条件、岗位具体责任、工作质量要求、岗位日常培训以及岗位发展进行详细说明,让全体员工能根据各自不同工作能力对号入座,对自身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及职业发展方向等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强化激励举措,拓展员工发展渠道,增强工作动力。一是推行岗位等级制,按股份制银行模式,按岗位等级和创收能力享受待遇,彻底打破以官位论绩效的原有格局,将绩效向一线员工倾斜;二是强化员工培训,将员工培训作为福利安排,对不同创利能力的员工实行不同的培训待遇,避免培训的一致化,并实行严格的培训考核制度;三是落实末位淘汰制,树立职业良好愿景,将能者选上,挑重担,建立良好的用人导向机制,推进人才竞相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