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转型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农商行)是农村金融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双轨”转向的“凤凰涅磐”与“浴火重生”, 农商行要打造市场核心竞争力,风险管控是根本保障。2013年7月20日起,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银行业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金融市场自由贸易趋势定型,市场竞争必然加剧,农商行风险管控更应关口前移,既需微观激活,又要宏观调控。究竟如何推行全面风险管控,风险管控需要具有怎样的条件要素,笔者谈几点浅见。
一、风险管控的理念支撑。理念是思想的统一,认识的相近,观念的集合,观点的认同。农商行的风险管控理念也是如此,对法律或政治风险、体制与机制风险、产品与市场风险、管理及操作风险、经营绩效及资金流动性风险等各种风险,需要感观认知,在心理上形成意识,加以辩证维护。只有树立风险管控理念,农商行才能从主观上规避和控制客观上可能生成的风险。农商行的风险管控需要这样一种理念支撑。风险管控理念的培育与选择,直接影响到农商行的发展时速和发展空间,是不可忽缺的管理基础环节,是风险管控的前奏。农村信用社转型农商行是一种“蝶变”,在体制、机制和经营策略等系列管理上还有待成熟,因此,风险管控理念需要一种内生动力,使之成为内控体系的行为准则。一是树立客户风险管控理念。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以文明吸引客户,引导客户诚信,维护客户利益,人文善待客户,量化客户群体,竞争市场资源,增强客户风险意识。二是坚持一种思想,即在经营和发展过程中,坚持质量、效益和规模协调发展的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市场风险意识。三是保持“三个理性”,即理性对待同业,理性对待竞争,理性对待自己,增强合规有序竞争意识,杜绝违规经营风险。四是处理好“五个关系”,即要正确处理改革、管理和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收益和风险的关系。正确处理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股东、员工和客户的关系。正确处理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防范职业道德风险。五是实现“九个转变”,即经营目标上从规模导向价值导向转变。绩效评价上从账面利润向经营利润的转变。营销方式上从粗放营销向精准营销转变。客户选择上从以大论优向以质论优转变。风险防范上从控制风险向管理风险转变。盈利模式上从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风险定价上从被动定价向主动定价转变。运行上从部门管理向流程银行转变。管理手段上从长官意志向利益调节转变。等等这些,无不涉及理念的更迭,理念在本质上是设定目标和方向,农商行风险管控亟需这种理念支撑。
二、风险管控的制度支撑。制度即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章法。农商行要强化流程思维,建立和完善流程化管理模式,形成制度,是风险管控的需要。农商行要重点构建管理制度链条,建立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为基础的公司治理运行架构,坚持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事机构相互分离,相互制衡。各机构按照章程规定和“三会一层”制度,有效行使决策权、执行权、经营权和监督权。依流程定岗、定责、定编,建立职责对等,操作规范的岗位责任体系,落实岗位责任和风险控制责任。要建立管理制度流程,梳理、优化业务流程及管理流程,明确每项业务及其管理活动的流程操作标准,通过合规流程,巩固风险控制平台,完善业务流程制度化机制,使流程管理、监督检查、内控评价等风险管控手段制度化。三是建立预警机制,全面优化风险管控。要建立风险预测机制,健全风险摸底排查流程,实施风险预警下的风险管控,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项业务操作及其运行机制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与评估,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切实防范和规避风险,提高风险管控制度化水平。
三、风险管控的战略支撑。统领全局的事前方案、对策和谋略乃为战略。农商行防御和管控风险需要战略支撑。风险管控的战略支撑在于留后手,预先设定风险防控、治理和严格追责的模式、红线,以期纠偏治差。譬如对信贷风险的防范和治理。放贷准入是第一关,从源头上控制不良贷款的产生,固然重要,但必须实行信贷五级分类管理。贷款一旦出现可疑或次级,就需要启动预案,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对不良贷款加以清收、处置和控制。信贷风险管控需要强化内部风险控制。农商行要结合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加大对当期贷款利息回收率和到期贷款收回率的考核,严格调控信贷形态,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同时,要建立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摸拟测算信贷风险系数,查找和完善信贷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薄弱环节,估算信贷风险基数,认真执行不良贷款管理文件,加大对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对表外不良贷款实行“内销外挂”,明细清收任务和责任到人。农商行可根据实际需要,组建信贷资产管理公司,对不良贷款集中统一管理。按类型、日期,建立健全不良贷款风险管控台账,对不良贷款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开展专职清收、委托清收、打包处置,按照国际惯例和商业银行标准,控制不良贷款比重,发挥风险管控战略作用。
四、风险管控的技术支撑。农商行风险管控需要有与之匹配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支撑。一是员工管理技术。要结合案件防范工作要求,运用风险管控制度,建立用人和岗位变动机制,从案防角度理顺员工“裙带关系”, 严格重要岗位轮换,构建合规有序的岗位管理体系。同时,开展行风评议,结合党的建设,整顿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风险管控。农商行可以建立员工职业操守基金,专设员工基金账户,基金按月累进,按季考核,按年核发,违规清零。也可以设立控案防险奉献奖。对抵制金钱诱惑、坚守清贫、无开店经商办厂办矿等“第二职业”行为的、能坚持规章制度且无违规记录的、所在农商行网点无经济和刑事案件发生的在岗员工,经年度审计核实,不妨发放控案防险奉献奖,以完善人力岗位案防体系。诸如此类,权作人才管理技术,也是风险管控的技术支撑。二是客户管理技术。创新客户评级系统,建立客户信息资源库,收集客户类型、基本情况、信用状况等,采用统计科学和规范化程序,综合测算客户对农商行的忠诚度与贡献度,对客户进行分类和排名,细分客户群。可以开展银企联谊活动,引导和培育客户远离非法集资,识别金融诈骗,识辨钞币,注意反洗钱,学会应用银行产品,从而打造高端客户群体,在营销高端产品的同时,防范和规避客户可能影响银行的风险。三是业务管理技术。资金业务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是商业银行规范经营行为,保障合法权益,实施风险管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农商行应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量化业务,这需要业务管理技术支持。因此,农商行有必要结合社会责任和公益活动发展金融服务。可以运行考核机制,推进风险管控。适时开展进园区、进企业、进市场、进社区和楼盘、进村组等“五进”工作,调查市场资金需求与客户诉求。组织业务竞赛活动,把征信记录的查询、变更与追责同案件防范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将存款净增、贷款营销、银行卡、网上银行和自助银行业务开发与案件防范及风险管控挂起钩来,细化分解任务,按贷款营销、利息清收、到期贷款收回率、当期利息回收率、存款日平增幅等,与案防考核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风险管控。对发展新的存、贷客户户数和金额纳入案防考核体系,实行环环紧扣,步步推进,层层考核,实行案件防范一票否决制。要建立不良贷款清收与案件防范双项考核机制。将正常中三个月未结息贷款和四级不良贷款核算任务分解,落实风险管控责任到人。对业务绩效实施统计考评,对不良贷款清收进度日日统计,天天通报,周周考核评价,实行“末位淘汰制”,从业务管理技术上来推进风险管控。
五、风险管控的文化支撑。以文化创品牌,以品牌铸实力,以实力谋发展,是农商行风险管控的核心动力。因此,以合规文化建设打造安全、高效的金融企业品牌是农商行实施风险管控的基础纽带。市场金融企业,风险无处不在。农商行应通过合规文化建设,防控金融案件,防范金融风险,打造公众信赖的安全银行。应完善金融制度体系,健全经营管理机制,强化风险管控教育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依法合规开展业务,注重按规章制度办事,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应防范银行声誉风险及金融案件风险,金融文化建设应致力于金融危机处置,包括组织领导、危机公关、应急预案、应急演练等。风险管控要与金融服务有机结合,通过从业技能考试,评定员工技能级别,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农商行应打造标杆化服务网点,统一形象识别、商务礼仪、服务流程,应用人文个性,推出标杆化服务,使之精品化、质量化、效益化,刺激公众追捧。标杆化网点与标杆化服务是金融企业文化的内函,是风险管控的前提,应设立服务公示栏、意见箱、热线电话,打造客户诉求通道。应开展行风评议和纪检监察,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将职业道德、法规制度、工作作风、“首席问责”列入文化建设和风险管控。风险管控立足于金融文化建设是农商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的前提基础与动力纽带。
(作者系常宁联社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