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手机银行业务营销的新思考

点击数: 时间:2014-06-18 作者:唐勇敢 来源:本站原创

    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日益增多,用户通过手机上网愈加方便快捷,手机银行也随之融入人们的生活,并日渐得到消费者的追捧和喜爱。同时,随着4G牌照在中国的发放,手机支付、手机银行将是未来几年移动通讯技术发展的热门方向。湖南农信社手机银行APP客户端是基于移动通信数据业务平台的新一代银行服务,依靠将无线通讯技术的 3A (Anytime任何时间、Anywhere任何地点、Anyway任何方式)优势应用到金融业务中,将银行柜台延伸至客户的手机,让客户真正享受“随时随地转账交易、跨越时间地域理财”的方便与快捷。  

    我省农信社手机银行APP客户端已于2013年11月份开始在全省内部试运行, 12月份正式上线。较目前贴膜卡手机银行,APP客户端新增了贷款查询、定活互转、金融助手、公务卡转账、他行账户、资金归集、二维码收付款等新兴功能,将助推我省农信社电子银行业务至更高平台发展。作为我省农信社基层一名员工,笔者现将手机银行的营销心得作如下汇总:

(一)网络营销

      1、E-mail营销推广  

    电子邮件营销是一种利用电子邮件为其传递商业或者募款讯息到其听众的直销形式。据数据显示,互联网电子邮件的使用率已达85.8%,邮箱已成为每个网民的通信工具。电子邮件营销是利用电子邮件与受众客户进行商业交流的一种直销方式,因此广泛的应用于网络营销领域。我省农信社的新型手机银行主要面对的就是年轻的客户群体,电子邮件营销可使这些人在使用电子邮件时脑中产生深刻的印象,并且我们应该将邮件的标题写得生动,从而吸引其打开邮件,起到产品推广的效果。  

    2、网络音乐广告营销推广  

    据最新数据资料显示,我国网络音乐的使用率已达86.5%,用户量4.86亿人,并且绝大多数为年轻的客户群体,如此庞大的使用队伍,将我省农信社手机银行客户端放在网络音乐库页面上,无疑也是一个好的选择。  

    3、搜索引擎  

我省农信社手机银行客户端将可直接登录百度手机助手、360手机助手等软件进行搜索和直接下载。

(二)手机银行进校园营销

    当今的大、高中学生几乎每个人都有手机,在最近的一项调查中显示,18--24岁年龄段的手机网民最多,占据了手机网民总数的63%。这些手机网民分别在各种职业中,其中在读大学生占到了14.8%,名列第一。因此,大、高中学生将是手机银行的重要潜在客户,他们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并且接受新事物、新产品的能力较强,再加上3G网络的逐渐普及,这些都使得大学生作为我省农信社手机银行的潜在优质客户,有待于大力挖掘,市场前景乐观。  

    在近期联社开展的手机银行业务进校园活动中,对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支付宝快捷支付、福祥卡等产品的捆绑式营销进行了宣传,推广形式主要分为校园广告预热、校园海报张贴、宣传材料的派发,现场推广等。在推广手机银行的同时,也营销了其他业务,取得综合质效发展。  

    通过以上举措使我省农信社手机银行在大高中学生群体中建立广泛关注,并取得良好的口碑,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了信用社的品牌形象和在大高中学生群体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为下一步产品的推广奠定良好的受众基础。  

(三)网点开通Wifi服务,实行复合式营销

    银行业处在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如何为客户带来更好的增值服务,实现业务增长、精确营销是未来银行追求的重点。  

    目前,银行间的竞争现状告诉我们:  

    1、存款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压力巨大。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下,银行流动性紧张,对存款的争夺以及对中间业务收入的需求更加迫切。  

    2、银行产品越来越多,推广渠道亟需扩容。对存款和中间业务收入的需求,导致银行的产品趋于多样化,就我省社信社而言,从“福祥卡”到公务卡、社保IC卡、金融IC卡的内部普及和对外推广,力度越来越大,但是渠道和手段显得愈来愈重要。  

    3、个人高端客户抢夺日益激烈。个人高端客户向来是银行间的必争之地。前台普通窗口渠道识别难度较高,而对客户而言,对窗口的服务体验,包括网点优势、便利程度、网点环境、服务态度等很容易成为客户品牌取向的决定因素。  

    综上所述,手机现在对百姓而言已经十分普及,智能手机也在逐步占领手机市场,因此在各营业网点开通Wifi服务后,可将手机银行客户端进行立体式推广,同时也可收到巨大意想不到的收获:一是使客户在等候办理业务过程中有事可做,有效减轻服务窗口双向情绪“共振”压力,提升现场服务和管理水平。二是识别发现新增个人高端客户(智能手机客户),获得深度营销、品牌关怀及业务回馈机会。三是在悠闲的环境气氛下推介电子银行产品,开展近距离交互式营销。四是创新窗口服务营销模式,宣传企业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有奖调查和礼品回馈等活动。

(作者单位:衡阳县联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