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如何应对客户老龄化

点击数: 时间:2014-07-03 作者:皮育生 来源:本站原创

    行动迟缓,偏爱定期,与电子银行绝缘,老龄客户显然不是农信社的优质客户。为了谋求长远发展,农信社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移到了年富力强的黄金客户上。然而农信社大多位处乡村,留守老人们省吃俭用下来的一分一厘汇聚成了农信社数以亿计的存款规模,老龄客户成为农信社不可或缺的客户群体。然而随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龄客户的比例无疑要大幅提高,这对农信社提出了新的挑战。新形势下农信社从业务发展的角度,如何应对客户老龄化问题?

    一、强化教育,提高认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农信社要强化对员工的敬老爱老的道德教育,提高员工无私奉献的服务意识,树立起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员工认识到能否服务好老龄客户事关农信社的兴衰沉浮。对于热情体贴、服务周到,老龄客户满意度高、赞誉广的一线员工,农信社要进行通报表扬并给予一定奖励,使敬老爱老成为农信社的企业文化之一。

    二、坚持创新,彰显个性。要围绕老龄客户的特点,进行业务创新,彰显农信社的服务特色。如针对老年人起得早,偏爱在清晨办理业务的特点,农信社可以适当提前营业时间;针对老年人空闲时间多的特征,可以张贴空闲时段指南海报让老龄客户避免业务高峰时段来网点办理业务;针对老龄客户喜欢在月初集中支取养老保险的共性,可以在月初的前五天增设一个专门窗口服务老龄客户。

    三、加快电子银行建设,提高柜面替代率。首先,要加大ATM机和POS机的投放。要确保每个农信社网点都有一台ATM机,每一个村庄都有一台农信社的助农取款POS机,让客户不用去柜台就能办业务。其次,要加大电子银行的宣传和营销力度。要通过电视、报刊、宣传册、LED显示屏等多渠道向群众展示农信社的电子银行,做到家喻户晓;要建立电子银行营销机制,明确营销目标,强化绩效考核,确保电子银行业务稳健发展。

    四、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提高全民金融素质。长期以来,由于农村地区金融知识宣传工作的缺失,老百姓的金融知识相当贫乏。不能填凭条、不会用密码、不会计算利息,办理业务慢、办理业务难是柜台普遍的现象,这明显加大了一线柜员的工作负担,成为制约农信社发展的瓶颈。农信社要加强农村金融知识宣传,着力培养懂业务、会操作的新型农民客户,要让今天的中年人也是明天的老年人赶上金融业前进的步伐,与农信社同进步、共发展。

    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是挑战也是机遇。服务好老龄客户既是农信社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同时也是承担社会责任、提升企业形象的必然选择,只要我们统一认识、积极谋划、勇于探索,必能在老龄化社会到临时抢得先机,续写辉煌。

  (作者单位:新宁县联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