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反洗钱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建议

点击数: 时间:2014-06-10 作者:陈建平

    反洗钱工作,对打击经济犯罪,维护国家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农村信用社在人民银行和省联社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相应的反洗钱机制,如:建立了存款实名制度、大额交易审批登记制度、反洗钱内控制度等。反洗钱工作的宣传、反洗钱人员的培训和配备等方面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农村信用社在反洗钱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力的打击和扼制了经济犯罪行为。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柜台业务的不断增大,反洗钱技术手段的落后,基层网点在可疑交易的筛选、甄别、报送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可疑交易长期零申报。

一、面临的困难

    1、落后的工作手段与快速发展的业务不匹配,导致一线反洗钱工作人员无法识别可疑交易。

    面对海量的信息,要求一线员工对每笔业务、每个账户进行识别,并用人工从中发现可疑交易无异于大海捞针。为应付日常业务的办理,基层员工能做到的就是留存客户身份信息并联网核查。如某联社,至2014年4月末,各项存款余额达37.6亿元、贷款余额达22亿元,已开立存款账户23万多户、贷款账户8万多户,每个网点日平均业务已超过300笔。如果要调查每笔业务的交易量与客户所从事的经营活动或身份是否匹配,显然是不现实的。否则就会放慢办理业务的速度,降低服务质量,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2、农村信用社特殊的体制无法适应反洗钱工作的要求。

    农村信用社现在是实行两级法人,反洗钱是实行法人单位负责制,考虑到单个法人的能力和业务发展以及安全运行的需要,农村信用社现在运行的所有业务系统的数据管理权在省联社,基层网点只是一个终端,查询权限受到限制,对可疑交易无法查询系统数据及时发现。假如某一客户用本人身份证在农村信用社基层网点均开立了账户,该客户已涉嫌洗钱,应按可疑交易上报,但由于系统的限制,无法及时预警提示而被忽略。

    3、客户对反洗钱工作不理解不配合,导致无法核实可疑交易。

    近年来,各金融机构根据人民银行的统一部署,加大了反洗钱的宣传投入,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宣传,但由于反洗钱工作不像反假币工作那样与普通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难以得到居民的关注和支持。核实一笔业务是否涉嫌洗钱,关键是看该交易是否与客户的经营相匹配,基层网点发现可疑交易与客户进行核实时,由于受传统观念“财不外露”的影响,加之金融机构没有执法权,客户对反洗钱调查特别反感,一般不会配合,甚至有的客户会感觉到存款安全受到威慑,销户将存款转移至别的金融机构。为维护业务的发展,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提前下,金融机构一般不会对客户进行反洗钱调查。

二、对策和建议

    1、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反洗钱监测。

    建议人民银行按照可疑交易的分类模型尽快开发反洗钱监测系统,并将该系统植入各商业银行现有的各类业务系统,对每笔业务、每个账户进行反洗钱监测,对可疑交易及时进行预警提示,这样既可减轻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也可更准确的监测可疑交易线索,有力打击经济犯罪。

    2、建立上下联动的反洗钱机制,提高可疑交易的识别能力。

    要依托反洗钱监测系统,由省联社按月(或按周)对可疑交易进行筛选汇总,如确是可疑交易再由网点按程序向人民银行和主管部门报告。

    3、强化宣传,加强立法,做到反洗钱工作人人参与。

    近年在人民银行的统一部署下加大了反洗钱的宣传力度,但由于反洗钱工作与普通老百姓的直接利益关联度不大,难以像反假币工作一样激发群众参与的热情。建议在金融机构日常宣传的同时,人民银行应在更权威的媒体(央视、省一级的卫视)进行宣传,突出宣传反洗钱工作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并将存款人配合金融机构开展反洗钱调查的义务纳入储蓄管理条例,强化客户对反洗钱的责任,打消客户和金融机构的顾虑。让客户能积极主动配合银行业金融机构基层网点的反洗钱工作,让真正的经济金融犯罪行为无处可逃。

(作者单位:武冈市联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