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前调查应注重“全”“实”“研”

点击数: 时间:2014-06-10 作者:陈建平

    贷前调查,顾名思义:贷款前的信贷调查。它是指贷款发放前银行对借款申请人资信情况的调查,并对其是否符合贷款条件和可发放的贷款额度做出初步判断,是做好信贷风险防范的第一关。贷前调查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贷款决策的正确与否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如何搞好贷前调查?笔者认为要从“全”、“实”“研”三个字上下功夫。

    “全”就是对借款人的信息资料收集要全面。贷款调查人在做贷前调查时要收集借款申请人的基本资料、财务信息、生产经营信息、借款人的信用偏好信息。基本信息包括借款人的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从事的行业、借款人供养的对象等。财务信息包括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年产值、资本利润率、资本周期率、现金回笼情况、应付应收账款情况、库存情况、资产结构情况等。生产经营信息包括借款人的生产情况,看生产是否正常;借款人的技术装备情况,看生产效率是否能适应市场;借款人的生产技术人员结构情况,看发展后劲;借款人的购销合同情况,看借款人的上游市场是否有充足的原材料供应和下游市场产销是否能与市场对接;信用偏好情况,主要了解借款人的应收应付款是否逾期情况,债务是否逾期,应交的税费是否按时缴纳等。

    “实”就是调查人所掌握的信息要真实。是否能够掌握借款申请人的真实信息,就需要调查者有良好的职业素养。一是要有清正严明的职业道德。只有具有清正严明的职业道德,才能在贷款调查中不循私、不做假,实事求是地真实反映借款申请人的情况。二是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只有具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才能客观真实地掌握第一手资料。如:要了解借款申请人的库存情况,不能光看财务报表所反映的数字,要真实的对客户库存进行盘点;要了解借款申请人的应收应付账款真实情况,不能光听财务人员介绍,要查看购销合同书,调查相关联的法人和自然人,了解应收应付款形成的真正原因。三是要讲究工作方法。要了解借款申请人的真实信息,不但要听借款申请人的自我介绍,更要吸取相关联人的意见。比如调查借款申请人的信用偏好,除听取借款申请人的自述后,更要听取关联人的意见。

    “研”就是在全面掌握真实可靠的材料后,对能否建立信贷关系,以及贷多贷少做出科学的判断。做好贷前调查,对借款申请人的资料进行科学的研究,是关键的一环,也是贷款决策的重要依据。做好借款申请人的信贷资料研究,关键要把握好三个关键节点。一是掌握国家行业管理的政策,了解哪些行业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业,哪些行业是国家政策重点扶持的行业。二是要了解借款人所事行业的动态,了解借款人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市场前景。三是要具备经济活动分析能力,准确判断借款人的事业发展前景和偿债能力,以及债务的最大承受能力,从而准确判断是否能贷和贷多贷少,以及风险补偿措施。四是要撰写好贷款调查报告,贷款调查报告是贷前调查研究成果的全面体现,调查人要注意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安排文章结构的逻辑顺序,力求语言直白平淡,表述准确。让贷款决策人能准确的理解和明白你的观点,以便做出正确的决策。

    农信社商业经营的过程中,贷前调查在信贷活动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其内容也将随着社会生产经营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得到不断丰富。只有严把贷前调查关口,慎重放款,才能将信贷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促进农信社信贷资产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武冈市联社)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