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县联社:新形势下基层农信社反洗钱工作思考

点击数: 时间:2016-05-18

    近年来,洗钱的方式和手段更加隐蔽化、智能化和多样化,不法分子利用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利用衍生金融工具提供复杂金融服务,隐瞒和掩饰犯罪事实,使反洗钱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严峻。做好反洗钱工作是维护金融机构诚信及金融稳定的需要,也是保证信誉支付稳定及维护金融机构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并保证国家利益的客观需要。

    一、国内外反洗钱面临的形势

    (一)国际反洗钱监管压力剧增。一方面,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将在2017年对我国开展第四轮互评估,新一轮评估标准高、要求严,税收、扩散融资、金融集团服务等更多领域被纳入反洗钱工作范畴,受益人身份识别、电汇、法人与法律安排的透明度、特定非金融行业等反洗钱要求不断提高或细化,我国反洗钱工作无论是合规性还是有效性都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美欧等西方国家频繁利用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制裁措施处罚外资金融机构,风险不断传导,中资银行国际业务面临的监管压力越来越大,近期,工商银行西班牙马德里分行、中国银行米兰分行涉嫌洗钱遭当地执法部门搜查和听证,多名高管被带走。

    (二)国内上游犯罪呈高发态势。一是贪腐现象层出不穷,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反腐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目前我国还处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样一个时期,各方面的体制还不够完善,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在短期内还难以消除;二是毒品犯罪进入多发高发期,毒情形势严峻。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破获吸毒人员引发的刑事案件17.4万起,占刑事案件总数的14%;三是恐怖融资威胁加剧,新疆暴恐活动时有发生,内地涉恐威胁上升,网上传播宗教极端思想、制爆技术活动增多;四是涉众型经济犯罪数量大幅上升,金融诈骗犯罪增加明显,传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等涉众型犯罪活动增加较快,犯罪手段不断更新升级。

    (三)新业态洗钱风险呈上升趋势。各类新型业态洗钱风险快速增长,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P2P网贷平台数量和规模成倍增长,第三方支付平台创新不断,不法分子利用网贷平台和支付平台等从事违法活动日益猖獗,防不胜防。

    二、农信社反洗钱工作现状

    湖南省农信社反洗钱工作自2005年开始,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通过多年的努力,全系统反洗钱组织架构基本形成,内控管理制度逐渐覆盖,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整体工作质量得到了一定提升。但是,现阶段在面对不法分子洗钱手段多样化、电子化和智能化的情况下,仍然存在对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制度不完善、机制欠合理、技术保障落后、人员配备不足等问题,反洗钱工作形势日趋严峻。

    三、农信社反洗钱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反洗钱内控制度不完善,落实难度大。一是对新业务的内控制度更新慢,近年来,电子银行业务发展迅速,再加上电子业务具有非面对面、实时交易等特点,大大的增加了反洗钱工作的难度,但是相应的内控制度及操作细则并没有及时随着业务的发展而及时更新;二是未将反洗钱工作落实情况纳入考核,员工业务压力大,对于部分“优质”客户,担心因调查核实行为得罪客户,导致业务流失,影响自身经济效益,发现疑点后没有深入调查,导致反洗钱工作流于形式;三是客户身份识别制度落实难度大,客户信息基本都是客户在办理柜面业务时由客户自己提供,而且部分客户还以属于公司秘密和个人隐私为由拒绝透露或提供职业、工作单位等更多信息,仅根据身份证及营业执照等有限的资料,很难对客户的经营状况、关联企业、资金往来对象、营业范围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二)专业人才缺乏,反洗钱意识淡薄。 一是县级行社未成立专门的反洗钱部门,反洗钱工作只是作为职能部门的分管职责之一进行管理;二是反洗钱从业人员均为兼职,部分行社甚至反洗钱专干也是兼职,因日常工作事项过多,对反洗钱工作的开展存在有心无力的现象;三是一线从业人员不熟悉相关业务的金融法规和行业制度规范,反洗钱意识淡薄,认为反洗钱是行社和人民银行的事,跟自己关系不大,认为客户基本都是自己的熟人和朋友,不会参与洗钱,认为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贪污、贩毒、走私、黑社会等犯罪分子不会通过本地信用社进行洗钱犯罪,导致不能及时识别和防范洗钱活动。

    (三)反洗钱技术手段落后,手法单一。一是目前我们使用的业务系统还是以账户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的新系统还在开发中,不能很好的收集客户信息,资金信息也是零散的,既不系统,也不全面,无法对资金运行实施有效监控;二是反洗钱监测系统不完善,目前反洗钱监测系统由省联社统一管理,系统产生的可疑信息不能及时的反馈至基层行社,对基层行社的反洗钱工作并无较大的实际意义;三是目前反洗钱可疑交易的分析主要是靠一线员工人工完成,部分员工业务处理凭感觉、凭经验,随意性较强。

    (四)反洗钱宣传力度不到位,方式创新不够。一是农信社的反洗钱宣传的范围基本只局限于网点所在的乡镇周边,没有深入到偏远的、交通不便的乡村;二是宣传方式主要以在交通要道悬挂横幅标语、在营业网点放置反洗钱宣传法规折页等,需要客户自己主动去阅读、询问,认识反洗钱的方式和途径较为被动,从而造成了反洗钱宣传流于形式。

    四、农信社加强新形势下反洗钱工作的对策

    (一)完善反洗钱内控制度,提高工作技术手段。一是及时完善新业务的反洗钱内控制度,对开拓的新业务品种,在出台管理办法、操作规程的同时还要出台相关的反洗钱内控制度,及时根据新业务的特点调整现有的反洗钱监控模型及时掌握风险防控要点;二是将反洗钱工作的执行情况纳入网点考核,在制度执行上做到奖罚分明,对制度执行好的网点和个人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执行不到的,违规操作的要从严处罚;三是提高反洗钱工作的技术手段,完善反洗钱软硬件设施,推行完整、规范和真实的电子化数据采集方式,共享其他兄弟行社的客户基础信息,不断完善数据筛选和分析工作,提高客户身份信息的采集的针对性,以及已采集身份信息的准确性。

    (二)强化专业人才管理,提高反洗钱意识。一是县级行社成立专门的反洗钱中心或设立专职反洗钱专干,指导各基层网点的反洗钱工作,统筹全辖各项反洗钱工作的开展;二是加强培训,定期对各层级反洗钱从业人员开展反洗钱国内外形势、最新反洗钱案例和专业知识的培训,确保各层级的从业人员树立起洗钱风险意识、反洗钱法律意识及合规意识,明确自身应承担的责任,掌握反洗钱工作必备的技能;三是建立反洗钱人才库,对优秀的反洗钱人才及时调整至合适的岗位,并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的机会;四是加强与兄弟行社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反洗钱业务交流,互通有无,共享可疑信息,增强反洗钱工作合力。

    (三)加快反洗钱系统建设,强化监测识别。一是尽早启用以客户为中心的新业务系统,对信息资料不全的客户及时提醒前台工作人员补齐信息,并定期对客户信息进行更新、维护,整合农信系统各基层行社的客户信息,自动划分客户风险等级,并在系统内共享;二是完善反洗钱监测系统,及时补充新的洗钱类型、方式,并及时将可疑信息反馈至相关行社以及业务网点,提升基层识别水平。三是充分发挥一线员工监测识别的优势。在利用系统筛选、分析可疑交易、可疑客户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一线员工熟悉客户情况的优势,弥补系统监测存在的不足,达到优势互补,提升整体反洗钱监测识别的能力。

    (四)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一是将反洗钱宣传与信贷评级授信有机结合起来,在走村串户时广泛宣传电信诈骗、传销等反洗钱案例;二是在集镇、人口居住相对集中的村内聚集地举办讲法规、讲案例,村民抢答赢奖品等多种形式的反洗钱知识宣传活动,向基层群众宣传反洗钱法律法规知识;三是在人流量比较大的县乡主要区域和路段悬挂反洗钱知识展板、横幅标语等,让人民群众能随时随地学习反洗钱知识,增强“反洗钱”意识。 (株洲县联社:蔡湘华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