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联社:倾力支持新农村建设

点击数: 时间:2010-06-02 作者:澧县联社 来源:本站原创

常德澧县农村信用社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心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改进支农服务,加大农贷投入,架起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桥梁,使澧县“万元地”蓬勃发展,养殖业欣欣向荣,龙头企业气贯如虹。

助农致富    心系“万元地”

几年前,澧县就把打造“万元地”,特别是发展葡萄产业作为全县调整农业结构的大事来抓。20039月,葡萄产业刚刚兴起,虽然发展前景还是未知数,但面对农户迫切的信贷需求,联社理事长杨坤忠坚定地表示:“支持农民,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首批提供贷款190万元,使澧县葡萄产业迈出了举足轻重的第一步,从此开始迅猛发展。

今年以来,该联社继续加大对葡萄产业的支持力度,专门制定了葡萄贷款投放办法,计划为葡萄种植户每亩投放5000元贷款,总共投放3000多万元,支持全县扩种葡萄6000多亩。新年伊始,杨坤忠理事长就带领信贷员们来到澧阳镇白米村,按每亩5000元的额度为47位葡萄种植户发放贷款27.96万元,解决了他们搭建棚架、购买肥料的燃眉之急。永丰、澧阳、小渡口、澧西、张公庙等信用社也重点扶持当地优质葡萄产业,截止今年4月底,该联社共对葡萄种植户评级授信达500多户,授信额度2000万元,有效投放葡萄贷款1500多万元。

根据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变化、新情况和新需求,该联社适时调整信贷结构,围绕“万元地”、无公害安全农业组织信贷投放,推进全县农业产业化建设。2004年初,供销社下岗职工赵远君的君安农庄急需贷款10万元,接到报告后,杨坤忠理事长亲自前往澧澹乡实地考察,发现农庄项目前景看好,应予扶持,迅即批准了赵远君的贷款申请。如今,一大批像君安农庄一样靠科学种植反季节蔬菜的大户雨后春笋般冒出,枸杞、香椿、野芥菜、马齿苋、紫菜、泥蒿等十多个野生菜种遍地开花。农庄经济不仅效益可观,还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起到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头作用。

面对信用代办站撤销后支农力量减弱的客观事实,为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该联社的信贷员们发扬“背包银行”的优良传统,简化手续,推出了授信制、贷款上柜制、集中办贷制等特色服务。通过有选择、有重点的信贷投入,极大促进了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乡一品”的良好生产格局基本形成。

打造双赢    携手养殖业

澧县近年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与信用社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甘溪镇幸福村游业勇一家仅旱地2亩,考虑到他养猪的优势,甘溪信用社为他发放养殖贷款11万元,帮助他办起了猪场。第一年,他就获利1.17万元,第二年获利3.2万元,第三年获利2.7万元。三年来,甘溪信用社打破贷款年初放、年末收的传统模式,按照生猪的养殖周期提供贷款,每年累计投放养猪专项贷款500多万元。如今,全镇养殖大户已由3个发展到65个,养殖规模由2000头发展到60000头,千头以上大户就有30多户,规模最大的有母猪近百头,年出栏肉猪近万头。

为了放好农业贷款,该联社创新管理模式,按贷款户生产项目的不同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实行常放常收,按期回笼。同时,设计科学的信用指标评价体系,先后创建了多个信用乡镇和信用村,对文明户加大支持力度,对缺信户予以信贷制裁,并实行“一户失信,全村降级”的整体信用评价办法,培育文明乡风民风,促使贷户及时归还贷款。

做大做强   情倾龙头企业

充分发挥涉农加工、流通企业的龙头作用,增加有效信贷投入是澧县农村信用社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又一举措。

澧县复兴厂镇恒盛棉业建成投产后,信用社每年发放贷款400万元;湖南洞庭春米业扩大规模,信用社先后发放贷款1500余万元,为了让其走上“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路子,建立公司的生产基地,大坪信用社提供信贷支持,帮助该公司首先在大坪乡推行“订单农业”,统一安排稻种给农户栽种,以保底价格进行收购,低于市场价格则予补足。此举很快在全县风靡,车溪、涔南、梦溪、双龙等5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的订单农户猛增到15000个。大坪信用社还重点支持了杨民生等几位种粮大户,共发放贷款54万元。太青信用社重点支持该乡有机绿茶的生产,今年为云秀茶场发放贷款40万元;澧东信用社为远智鬃业等30多家猪鬃加工企业投放贷款280万元,预计澧东乡今年的猪鬃加工产值可达2300万元。

大规模、有计划的信贷投入为澧县农业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无穷活力,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信用社的经营效益也节节攀升。2009年,该联社实现经营利润3649万元,经营等级为4B级,居全市第一位。今年计划实现整体盈余4000万元,经营等级提升2个等级,达到3B级,力争跨入全省一流联社行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