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一种为其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无形资产,是人们对一个企业及其产品、售后服务、文化价值的一种评价和认知,更是一份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品牌既是宝贵的无形资产,更是“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尤其是在金融产品及服务类型日趋同质化的大环境下,拥有知名品牌已经成为了金融机构引进卓越人才、开拓新兴市场、赢得高端客户的重要砝码,因此,科学规划利用内外部资源,全方位打造内涵丰富、反映农信文化特点的品牌形象,对于加深基层农信与客户间的纽带联系,引领推进业务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品牌文化建设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衡阳县联社围绕品牌文化建设,着力打造“四大文化”,全社品牌建设不断加强,品牌投入不断加大,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受到了社会公众的一致认可,为实现省联社确立的“追赶超越”工作总要求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撑。
(一)打造“形象文化品牌”。重视培育和锻造了“责任担当”的品牌精神内核,关注社会公益事业,深入开展“金融知识万里行”、“金融知识进社区”等宣传活动,用实际行动擦亮农信社金字招牌的品牌意识已深入员工心中,先后打造了规范化服务窗口、服务标兵示范单位等特色服务品牌,树立了农信社服务高效便捷、勇担社会责任的品牌形象。
(二)打造“合规文化品牌”。针对新常态下银行业风险事件多发的情况,联社重视从源头上加强员工管理,强化思想教育,通过开展合规文化建设巩固提升活动和“六个一”活动,组织员工撰写合规文化学习体会,扎实推进合规文化长效机制建设,深入开展“制度执行年”、“合规文化演讲赛”等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吸引员工广泛参与,将枯燥的灌输润化为有趣的学习与交流,提高了全员依法合规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打造“家园文化品牌”。把家园文化与员工管理结合起来,做员工的贴心人,使员工增强集体归属感,第一时间发掘员工专长与优势,让每名员工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发挥最大效能。坚持员工婚、丧、嫁、娶、病“五必访”制度和按月举办生日聚会活动,传递对员工及其家人的关心。强化基层网点“五小建设”、“职工之家建设”,积极搭建平台,开展“职工运动会”、“职工歌咏比赛”等丰富多彩业余活动,丰富员工生活,成立户外、羽毛球、乒乓球、摄影等员工俱乐部,坚持组织员工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增强员工对信合大家庭的归属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四)打造“素质文化品牌”。充分发挥老员工的经验智慧,通过“以老带新”和“传帮带”激发中年员工工作热情;紧贴“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加强党员活动阵地建设,坚持“党(社)务公开”,加强人文关怀,畅通领导和员工、员工与客户之间的沟通渠道,有方向性地引导员工综合发展,推动员工行为管理。近年来,联社始终坚持每年都邀请省、市、县书法家协会、诗词楹联协会举办各种活动,形成了独具农信文化品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二、品牌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与金融同业相比,农信系统推进品牌建设的起步较晚,但随着金融业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股份制改造,联社于2014年6月正式出台了品牌建设规划,明确提出未来三年品牌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路径,标志着我社的品牌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品牌管理的规范化水平迈上了新台阶。通过一年来的实践运行,品牌文化和品牌战略实施已见成效,但从基层行实施情况看,品牌文化建设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品牌文化建设重视不够。个别网点依然存在只注重业务发展、盈利提升,不注重品牌建设的现象,品牌建设只是停留在口头,觉得品牌就是做广告、标志和图案设计,没有把品牌建设作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来抓。
(二)品牌意识淡薄。部分网点存在对品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把品牌建设简单等同于宣传和营销,还没有认识到品牌建设对增强全员金融服务意识、产品质量意识、市场意识、形象意识,都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缺乏品牌文化建设的战略规划和持续性执行,大部分基层网点没有建立推进品牌文化的制度体系,不主动作为,导致品牌建设在基层难以持续进行,部门之间的执行缺乏整体性和一致性,特别是品牌的宣传、广告、推广活动往往被认为是办公室的专门职能,直接影响了品牌效应,客户难以感受到品牌感染力的原因所在。
(四)品牌传播参差不齐。打造品牌的宣传传播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利用网点、报纸、互联网和户外广告等途径来推广品牌,而在地方公益活动、事件营销等品牌深度传播方面很难见到踪影,导致广告资源浪费。
三、加强品牌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大力推进文化品牌建立,丰富品牌体系。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也是现代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应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积极打造具有网点特色企业文化,对内形成科学、高效的管理文化,对外树立能够为广大客户所认同的文化理念,打造富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品牌。
(二)大力推进服务品牌文化建设,赢得社会各界对农信社品牌的认同。要持续打造金融服务品牌,通过窗口服务、电子银行服务以及金融产品等,给客户带来高效、便捷、贴心的服务,满足客户及社会的金融需求,形成让社会认同的质量理念、服务理念,形成独具特色的服务文化品牌效应。
(三)大力推进诚信文化建设,打造社会品牌文化。诚信是金融机构的灵魂,金融机构存在的基础就是信用,因此可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诚信理念和诚信意识、完善非诚信行为的问责及惩处机制等方式,打造符合农信社自身特点的诚信文化,提升员工诚信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树立诚信信合、责任农信的品牌形象。
(四)大力推进风险合规文化建设,打造安全、放心的品牌形象。持续加强风险合规文化建设,建立完善的品牌危机处置机制,包括应急预案、应急演练、组织领导、危机公关等,能够在出现声誉风险及案件风险等影响品牌形象的危机事件时,做到及时妥善处理,向社会充分展示农信社风险防范能力强、案件防控到位、具有良好风险文化及合规文化的品牌形象。
(五)大力推进创新文化建设,为品牌建设提供永续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树立创新就是生产力、创新促发展的文化理念,建立健全创新产品开发和推广的运作机制,积极倡导并传播推广“民生金融”等特色文化品牌,让产品、服务、品牌始终与时俱进,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并转化为管理水平、经营效益和整合竞争力的提升。
总之,品牌文化建设是一个崭新而又必须的课题,每位农信社员工都应该自觉增强品牌意识,加强品牌知识学习,积极参与到品牌建设工作中来,努力构筑富有农信文化特色的“精神高地”,实现农信社品牌建设质的飞跃,并以此促进各项业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者系衡阳县联社理事长 )